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科技社會中的3D電影


衝突點:
1. 至少就目前來看,3D電影不是每個人都能觀賞,可能會造成頭暈不適的狀況,但3D又被視作為一種電影的時尚,這樣是否對無法觀賞3D電影的人造成變相的歧視或排擠?(我真的沒看過阿凡達,所以我落伍了嗎?)
2. 3D電影的必要性何在?可以理解恐怖片、動作片等身歷其境的娛樂效果,但對劇情片來說這樣的娛樂效果是否依舊有效?如果某一部片子並沒有3D的必要,那3D電影的推出有沒有可能只是片商對技術的炫耀?(丁丁歷險記到底為什麼需要3D化)

進一步探討:何謂真實?
3D電影主要賣點在於身歷其境,但當我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扮演第三方的觀看者,超脫在故事之外,若3D電影技術更加發達,是否有可能造成觀看者在真實和虛構之間的錯亂?或者3D電影的發明本身就要挑戰所謂真實的定義?在觀看3D電影的當下,進入那樣的情節才是真實?這又是否會造成個人前後台的界線模糊?在3D電影中,個人身歷其境的參與,該表現出粉飾過的前台,還是私密的後台?

更多可能的3D應用:
1. 如果從真實和虛擬的錯亂來使用,或許可以作為心理疾病的治療,有點類似催眠的效果,例如將病患的經歷變成虛擬實境,讓病患再一次經歷該過程,想像自己已改變了結局。
2. 曾經在推理遊戲(逆轉檢事)中看過利用3D虛擬實境來找出盲點,方法是把現有條件都輸入儀器後在案件現場實際模擬,可看出不合理的地方(如犯人站在不可能站的位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提醒:估狗有時候太餓會吞留言,記得備份以免被吃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