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反思「觀看」


反思「觀看」


 


其實我一直都是個很容易被電視節目欺騙的小孩。現在如果跟人家說我以為「玫瑰瞳鈴眼」、「藍色蜘蛛網」……之類的故事都是真的,大概會被同學笑死吧,但我小時候是真的這樣認為的。因為這樣的節目總是在故事中穿插一名戴著眼鏡、拿著一本法律書、站或坐在後面有一排書架的房間中,看似完全客觀而且專業的講解者,煞有其事的評論之前的劇情,例如:「春嬌這樣的行為,看在志明眼裡,是多麼難以忍受,他就在這裡暗暗埋下了殺機……」然後就會演志明伺機殺了春嬌,後來也被查出罪行定罪之類的劇情,節目最後那位講解的人就會再說些壞人罪有應得、惡有惡報等等的話。這些類似的劇情,總是讓當時幼小的我信以為真,而且每次看完還嚇得不敢一個人睡,深怕有壞人要趁我睡覺時殺掉我呢。


但這樣編湊出來的故事,為何又在台灣的各大電視頻道(不管是三台或第四台)一再播出呢?我想,原因有兩個,一是人有體驗刺激、驚悚的欲望,二是人總是喜歡看壞人被懲罰的故事,這些節目就是抓準了這兩點做出來的成品,才能在電視上歷久不衰。然而這樣是否代表著電視上有許多東西都是配合民眾的口味創造出來的?或是媒體透過這樣的包裝傳遞著特定的價值觀呢?


又例如台灣的某些偶像劇,我實在很懷疑青少年們在觀看時接收到了什麼樣的訊息──是年輕人該以耍白痴為樂?或是是朋友就要講義氣、兩肋插刀?有些人會覺得年輕人很膚淺,「不會想」,但何不想想,我們的傳媒鼓勵年輕人揮灑青春,卻有多少時候是在傳遞「年輕人必須多思考」、「會思考的年輕人很酷」的價值觀?


還有新聞上總是播出立法委員們打群架、遊行爆發嚴重肢體衝突等等畫面,難道是要我們習以為常?


「觀看」的內容要潛移默化人的想法和思考模式是很容易的,因為它用盡各種方法(專家、重複播放)強迫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實」。常聽人家抱怨台灣人很「俗」、不理性,這樣的想法有沒有可能是觀看而來的呢?或是台灣人的「俗」和不理性本身就是透過觀看而學習到的呢?這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民眾觀看電視節目→不思考→接受節目傳遞的價值觀→喜歡(習慣於)看不需思考的節目→收視率高→電視台播放不需思考的節目→民眾觀看」以電視台只考慮收視率為前提,若觀眾不主動打破其中的一個環節,例如思考這些節目的意義並選擇性吸收、拒看沒有深度(無病呻吟)、傳遞錯誤價值觀(報復、暴力之類)的綜藝節目或電視劇、新聞,這樣的循環就會一直下去,要改變一切也就不可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提醒:估狗有時候太餓會吞留言,記得備份以免被吃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