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系主任的研究上報紙啦:國三補數學有效嗎?

不是我要說 教授超愛在社會統計課分享他的研究成果的



國三補數學 平均多2~3分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8/11/17

補習對升學壓力大的國中生,究竟是一劑「強心針」,或只是「安慰劑」?


學者針對國三學生補習數學的研究發現,補習有正面功效,但效果不大;如果滿分是100,補習與不補習平均相差不到3分;且補習對程度好和程度較差的學生效果較顯著,中等學生效果有限。


政大社會系副教授關秉寅根據中研院「台灣教育長期資追蹤料庫」中1萬1373個樣本,以模擬實驗設計的統計方法「反事實法」,分析國三補數學的學生,若沒有補習,成績會少幾分。研究是以跟國中基測呈高度正相關的「數學能力分析」測驗為依據。


關秉寅指出,研究發現,控制家庭背景、性別等其他變項,「補習只有一點點效果」;國三補習的學生若沒補習,數學分數平均只會少2-3分。且愈會主動去補習的學生,父母教育程度愈高、自己原本的數學能力也愈好,「但是他們的補習能提高的分數很有限」。


關秉寅解釋,願意主動去補習的學生,家境、學習動機本來就比較好,而且先備能力也較佳,「這些學生補習只是學習已經會的知識而已」。但弔詭的是,對一些非第一志願不念的學生而言,差這兩、三分可能就差很多,所以關秉寅認為,「補習極有限的效果,只有在激烈競爭的教育制度下才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因此,學生原本的數學程度跟補習效果大略呈「U型」曲線,補習對原本數學能力最差和最好的學生比較有效:成績好的學生因為多這兩、三分可能拚到第一志願;而原本名落孫山的學生也可能因此「吊上車尾」;中等學生補習效果較差,「並可能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關秉寅建議學生、家長要採取「策略性補習」,因為「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差這兩、三分根本沒差」,家長是否要讓這些程度中等的學生參加補習,值得考慮。 





老師:基測重計算 補習有幫助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8/11/17



補習數學,平均只能為國三學生增加2-3分,卻可能換來更少睡眠、更深近視、更差的飲食習慣……,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關秉寅提醒家長:「要考量用這三分換到什麼?」、「這三分值不值得?」


關秉寅有一個念高中的女兒,在國中時只補了1小時數學,就「非常不喜歡補習班的環境」,他除了擔心女兒課業,也對補習行為感到好奇。他認為「補習不是壞事,但不要過度」,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小孩到補習班,就是一種努力的表現,但效果並沒有想像中大。


他說,研究發現,成績最好和最差的學生補習會比較有效果,「最可憐的是中間程度的孩子」,補習對他們的分數沒什麼幫助,父母卻期望他們能透過補習更上一層樓,造成很大壓力。


達人女中數學老師謝新傳則認為,國中基測題型偏重計算,熟練就能拿高分;補習班讓學生不斷寫題目練習,傳授一些解題技巧,對於提升考試分數還是很有幫助。


謝新傳也觀察到,成績差的學生靠補習可以拉高不少考試分數;但他表示,關秉寅的研究偏重學生思考、分析的「數學能力」,這種能力無論成績好或差的學生,都沒有辦法靠補習來增加。


關秉寅不諱言,補習效果確實因人而異,研究發現只是「平均」,不能解釋不同個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提醒:估狗有時候太餓會吞留言,記得備份以免被吃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