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史記期末報告〈論屈原人生的悲劇性〉


  屈原被放逐、投汨羅江「以死明志」的故事,相信幾乎所有生長於中華文化的孩子都聽過,我們也是因此端午節才要吃粽子,以弔念這位「愛國詩人」。但屈原有沒有可能不需要用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或者,屈原死,是否真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又或者,屈原的死,是否為一種必然?這我們可以從整個大時代,以及屈原本身的特質來看。


  屈原出生在戰國時代,這時秦國最強大,其他含楚國在內的六國為了生存,選擇以「合縱」的方式,聯合六國來對抗強大的秦國。但秦國的張儀提出了「連橫」,即分別向六國表示友好,使六國的「合縱」無法成功,再趁機會一一併吞。為了說服各國主君與秦結盟,使「連橫」的計策成功,就必須把各國內部的「障礙」除掉才行,而屈原就是楚國中那個必須被剷除的「障礙」。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開頭是這麼敘述屈原的:「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可見屈原是個外在幾乎完美的人,家世良好、聰明、才華洋溢、受上司重用。現代心理學有個「出醜效應(仰巴腳效應)」,是指最受喜愛的人是「精明但會不小心犯點小錯」的人,因為會使別人覺得他也像一般人一樣會犯錯,反而更喜歡他;相對的,最完美的人反而不受喜愛。這麼看來,屈原受到其他楚國貴族(子蘭)、大臣(上官大夫等人)的排擠的確是有原因的了,因為他太優秀,甚至連楚懷王也無法相信他會不驕傲,也因此聽信了臣子們的讒言(這其中當然還有秦國的賄賂)而疏遠了他,派他出使齊國。


  屈原一直等待著機會,希望能改變楚懷王,他在楚懷王放走張儀時趕回來勸諫,也在楚懷王想要赴秦聯姻時極力勸阻,但楚懷王不但不聽,還放逐了他,終於自己掉入秦國的陷阱,客死在秦國。然後楚頃襄王繼位,屈原再度被重用,機會來了,卻被屈原的詩人本能破壞了一切──在被放逐的那段時間,屈原作《離騷》是為了抒發自己被放逐的苦悶,卻也多次流露出對楚國君王和臣子的不滿,批評楚懷王昏庸、不辨忠奸、聽信佞臣的讒言──掌權的宰相令尹子蘭知道後大怒,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批評屈原,於是屈原又再一次被放逐了。


  接下來的路有很多條,但對屈原來說,只有「死」這一條路。屈原的死法,在歷史上有兩種可能,一是政治謀殺,二是自殺,而自殺又有三種理由。


  政治謀殺的可能性來自於「並沒有人真正見到屈原投江」。從《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看來,最後見到屈原並和他有對話的人是漁父,但漁父也沒有看到屈原投江的畫面,太史公也只是記載:「於是懷石遂自沉汨羅而死。」從以上對屈原在楚宮中的經歷、受到的待遇推斷,屈原才華洋溢、忠心不貳,是不容於楚國宮廷的,也不容於當時秦國使用「連橫」、企圖併吞各國的政治情勢(還有一種說法是屈原與楚懷王寵妃鄭袖有姦情造成楚王的不滿)──因此無論是不是秦國介入指使,或是出自於楚國本身,屈原都有被政治謀殺的可能,自殺只是假象。有人解釋當時的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便划船去找,找不著,還用葉子包米飯沉入水中餵魚蝦,以防止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其實以楚人的善水性,不可能找不著屈原的屍體,粽葉包米投水是暗示屈原是被人暗算,或許是被「蓋布袋」再推入水中而溺斃。之後史傳的記載可能是經過當權者的指使竄改的。


  而屈原自殺的兩種理由,第一種最符合傳統中國的思想,積極的:「死諫」。被放逐的屈原,忠心耿耿的他,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直接以言語文字對楚國朝廷產生影響力,因此選擇了以死亡來震驚當世,企圖使昏庸的楚頃襄王警醒、振作,保全楚國;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看來,屈原很明顯是失敗的,楚國仍然被強大的秦國併吞,秦國一統天下。


  以屈原的聰明才智,怎麼會看不出來當時的楚國已經無藥可救了呢?於是對他的自殺有了第二種解釋:因為屈原太優秀、太有才華,他無法接受楚國將被秦國所亡的事實,而把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肩上,但其實秦國一統天下已經是時代趨勢,這並不是他可以決定的。我們也可以從他的辭賦(如自傳性質的《離騷》)看出他其實是有憂鬱性格的人,他在投江之前是這樣回答漁父的:「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於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屈原認為無法力挽狂瀾會被認為與令尹子蘭、上官大夫同類,被當成是奸臣小人,因此只好選擇以死證明自己的無力和清白。


  屈原自殺的第三種理由,來自於某些對他與楚懷王之間關係的臆測。屈原曾在作品〈抽思〉中稱自己是美人,並稱楚懷王為「靈修」,「靈修」在戰國時代是女子稱戀人的用詞。在當時,文學家沒有正式的社會地位,只能依附國君或貴族生存,加上當時的男風盛行,讓人不得不認同以屈原才華和盛年時的俊秀外表,的確可能也是楚懷王的「男寵」之一。若屈原和楚懷王的確有斷袖戀情,那他的自殺就很容易了解了:被所愛的人拋棄是一種原因,或者他是無力拯救愛人及愛人的國家,只好投江與愛人共赴黃泉。


  從屈原自殺的後兩種理由來看,或許有些人會質疑他對情緒的處理能力會不會太差了(EQ太低),然而從他的《九歌》可以知道,當時的信仰以自然崇拜為主,如〈雲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等等,是融合了舞蹈、音樂之類的華麗祭神儀式;雖然也有〈大司命〉這樣管生死的神,但畢竟無宇宙唯一的主宰,因此在遭遇挫折時屈原並沒有精神上的寄託,不會有「這是神給我的試煉」這樣的想法,於是選擇了自殺一途。


  屈原的人生是悲劇性的,但無論他的死因為何,是政治謀殺,或為國家、為自清、為愛情的自殺,都不能抹滅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獨佔一類而大放異彩,屈原的貢獻是難以被忽略的。


 


網路資料來源:yahoo!奇摩知識+ 關鍵字:屈原 史記 屈原列傳



--------------------------唬爛的分隔線--------------------------


好啦 我知道很長 最後收尾還很芭樂


其實寫屈原之死的陰謀論和他跟楚懷王的姦情才是重點XD


下學期還是繼續修史記


希望可以發現什麼有趣的東西囉

4 則留言:

  1. 哇~~~好多~~~~

    我沒看完呢~~~~

    回覆刪除
  2. 其實我覺得屈原的死

    是合乎民眾利益的

    因為

    他死了

    大家才有國定假日



    嗯..我是這樣想啦

    回覆刪除
  3. ....我有興趣的是妳的分數XD



    還有對了.....快去推二月的時間!

    回覆刪除

提醒:估狗有時候太餓會吞留言,記得備份以免被吃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