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VIXX] Boys' Record:〈離別公式〉歌曲分析

  成為星光才半年,先是迎來台灣演唱會、緊接著是出道千日,然後就是〈離別公式〉達成了單週All Kill。《Boys' Record》果然是對VIXX和星光都值得紀念的特別單曲專輯啊。所以,為了三週年,還是好好把《Boys' Record》聽過一遍吧。


  第一次聽說主打歌要翻唱的時候很擔心,畢竟本來就是拾人牙慧,如果改編不夠精彩的話一定會被說閒話的--但實際聽到曲子之後完全消除了疑慮,不告訴我〈離別公式〉是1995年的歌曲的話,聽起來完全是一首新歌!除了在二十年間錄音技術進步了許多之外,我認為編曲才是這首翻唱曲大成功的最大功臣,因此這次就先來分析編曲。

  〈離別公式〉的演唱部分是這樣的:
前奏(Ravi)
第一次主歌:A1(Leo+Ken)>A2(N+Hyuk)>B(Ravi)
第一次副歌:C1+C2
第二次主歌:D(Hongbin+Ravi+Hyuk+Ravi)
第二次副歌:C’(Ken的尖叫)+C1+C2
橋:E(Ken+Leo+Ravi)
第三次副歌:C’+C1+C2+C2

  如果只是專注在演唱的段落安排,其實〈離別公式〉的編曲就是VIXX常見的那樣,包括:
(1)由Ravi的Rap開場(這應該不用舉例)。
(2)兩次主歌不同,第一次主歌的後半和第二次主歌帶有Rap(例如〈Error〉)。
(3)第二次副歌和第一次不同(這首歌加上了Ken的尖叫,在〈Eternity〉是加上「Wow」,在〈詛咒人偶〉是加上「Should I stay, should I go, nobody knows」),第三次和第二次相同但又加了些上方的合聲。
  所以VIXX的確把這首歌消化成了自己的歌。再仔細檢查專輯裡收錄的〈離別公式〉的伴奏版本,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伴奏的段落安排和演唱並不一致呢!讓我們更進一步拆解編曲吧!因為整首都是電子音效,我能力有限就不多加描述,只簡單指出編曲上有趣的部分。
  我覺得這首歌最有趣的部分就是E段和第三次副歌,雖然E段的演唱旋律和歌詞之前是沒出現過的,但伴奏有許多和之前其他部分的相同相異之處,讓耳朵感到既熟悉又新鮮。首先,E段伴奏的旋律部分其實是前奏的伴奏;其次,Ravi「Look at me, girl」接到Ken尖叫的C’中間伴奏那四顆音雖然跟之前第二次副歌一樣,節奏卻不同,刻意不規規矩矩的一拍一下,而是以錯落的拍子加強興奮感(其實這四顆音最早出現在B段的開頭的「準備~噹!」,顯示了B段是刻意拖延進副歌的時間,用來醞釀情緒);第三,C'接入C1的地方放了整首歌最開頭的那個音效,又是另一種首尾呼應。
  
  編曲其他比較有意思的部份還包括:A1把低音抽掉讓伴奏顯得更清新、A2各句子中間加入有趣的Bass、B段加入一些特殊的音效、D段讓Rap和旋律對話、第三次副歌最後面又重複了一次C2。

  這次《Boys' Record》的概念是「青春」,我覺得有趣的編曲成功的讓主打歌很有青春的清新活力感(忍不住要說一下,原曲的編曲讓人覺得稍稍無聊了些,又沒有記憶點),但其實主打歌的選曲本身就很有趣。〈離別公式〉的歌名讓人以為會是悲傷的歌,旋律卻意外地歡快,歌詞更是直接質疑了「公式」的存在。例如開頭「離別的場景裡總下著雨,難道是住在熱帶雨林氣候中嗎」,還有「和他人不同,只屬於我的感情,看看離別時的我吧」,都顯示出了青春少年的「與眾不同」。
  同時,副歌的後半歌詞卻又展現出「與眾不同」之外的「共同之處」:「無法用一般的離別歌曲來表達我失去你的感受,但為什麼聽著卻不由自主地流淚了呢」--雖然表達的方式獨一無二,感情卻是相通的。我認為這不只是在說離別,流行音樂其實也是一樣的:要展現出足夠的特殊性來吸引目光、讓飯們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偶像跟其他偶像不一樣」,也不能太過高冷孤傲,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

  在我看來,以反駁公式卻又認同情感的〈離別公式〉獲得All Kill就像是一個里程碑,他們在2014年初許下的「大勢」理想也算是完成了。下一階段如何真正達成「Voice, Visual, Value in Excelsis」,讓我們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提醒:估狗有時候太餓會吞留言,記得備份以免被吃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