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BTS] 關於世界的防彈

  在討論防彈少年團如何能在Billboard連續兩年獲得年度社群藝人獎、新專輯空降TOP200第一、主打空降HOT100第十之前,想先釐清一下事實。
  1. 有些美國媒體把BTS進入美國市場歸因於ARMY的活躍,認為是美國ARMY們積極向電台DJ推薦、在活動現場整齊的應援,才提高了BTS的曝光度,這樣的說法過度強調了ARMY的特殊性。也許對美國的民眾來說ARMY的狂熱行為很新鮮、很不可思議,但這樣具主動性的粉絲本來就是是K-POP文化的一部份,同樣在美國,其它K-POP團體粉絲對偶像的支持形式不會與ARMY有什麼不同。
  2. 有評論將BTS在美國的成功等同於K-POP的進化,這種說法把BTS的成功和K-POP進化混為一談。K-POP的進化是BTS打入美國市場的前提條件,是因為Youtube這樣的影音平台讓K-POP這樣視覺化的表演得以傳播,Wonder Girls、少女時代、Psy等歌手才得以在海外打下基礎,再加上韓國近年來以Vlive這樣的直播平台增加了偶像與粉絲的互動,K-POP在海外的聽眾人口逐漸擴大,才有BTS突圍的機會。
在了解K-POP粉絲文化和其發展的傳播科技條件之後,我們才能問BTS為什麼能夠在Billboard獲得如此殊榮。
  由於防彈少年團新主打〈Fake Love〉在韓國國內串流達到Perfect All Kill(各平台的週榜、實時榜皆為第一),其它歌曲一發行也空降佔領最大平台Melon的實時前十名,防彈在韓國受大眾歡迎的程度是無庸置疑的--問題是,這樣受歡迎的程度如何延續到其他國家,BTS如何突破流行音樂跨國傳播的文化折扣?為什麼不是其它團體或歌手,是BTS?

  成為ARMY三年來,我想防彈之所以成為「世界的防彈」或許是因為,他們的音樂除了在聽覺和視覺表演上都很精采外(以整齊劃一的刀群舞聞名),其隱含的內容更是當代社會不分國家普遍存在的議題。
從出道時期的「校園三部曲」質疑社會讓乖孩子沒有夢想,到上升時期「花樣年華系列」詮釋成長過程中擁抱或放棄夢想的掙扎,再到「Love Yourself系列」對追求所愛造成的自我厭惡進行反思,防彈少年團秉持著「為十幾、二十歲年輕人抵擋社會的偏見」的初衷,他們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或痛苦,一方面站出來反抗社會的各種不公,一方面為在其中受苦的人們提供安慰。即使每個社會有不同的問題,人們被其限制而感到痛苦卻是相同的,是這樣的情感引起了普遍的共鳴。

  最後附上新專輯裡面歌詞我最喜歡的一首,在唱了許多關於追夢的歌之後,防彈這次卻說「沒有夢想也沒關係,你的呼吸早已成就一座樂園」。的確,就算不提社會允許人們努力的目標有多狹隘,「活著就要有目標」本身就足夠令人疲憊。這時代強調年輕人要有夢想,卻因此限縮了幸福的定義。在為了追夢而追夢之前,先考慮自己怎樣才會感到幸福吧,累的時候休息也是可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提醒:估狗有時候太餓會吞留言,記得備份以免被吃掉囉>"<